扬州债务纠纷律师
'
法律咨询热线

13401299561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债务案例

借款人因借贷行为涉嫌犯罪的借贷纠纷案件应该如何处理

2016年5月15日  扬州债务纠纷律师   http://www.yzzwjfls.com/
(文章中人物等名称均为化名)【基本案情】2012年11月4日,吴XX、陈XX签订一借款协议,被告陈XX共向原告吴XX借款人民币200万元,借款期限为2012年11月4日至2013年2月3日,并由被告王克祥和被告XX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当日原告履行了出借的义务,陈XX于当日收到原告200万元的借款,因陈XX拖欠其他债权人款项无法及时偿还,数额较大,并已严重丧失信誉,现陈XX无力归还借款,依照协议,遂要求陈XX提前归还,王克祥、XX公司承担连带责任。2012年12月14日陈XX因故下落不明,原告认为陈XX拖欠其他债权人款项数额巨大,已无能力偿还,2012年12月22日陈XX因涉嫌合同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照协议,遂要求陈XX提前归还,王克祥、XX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案件焦点】一、涉案民间借贷合同和担保合同的效力认定;二、本案是否需要中止审理。【法院判决】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二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陈XX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归还原告吴XX200万元的借款;二、被告王克祥、XX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律师评析】本案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成立且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本案中,单个的借款行为仅仅是引起民间借贷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事实,并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法律事实,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法律事实是数个“向不特定人借款”行为的总和,从而从量变到质变。《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其中符合“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两种情形的合同无效。当事人在订立民间借贷合同时,主观上可能确实基于借贷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与单个民间借贷行为并不等价,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必然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两者之间的行为极有可能呈现为一种正当的民间借贷关系,即贷款人出借自己合法所有的货币资产,借款人自愿借入货币,双方自主决定交易对象与内容,既没有主观上要去损害其他合法利益的故意和过错,客观上也没有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侵害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根据《合同法》第12章规定,建立在真实意思基础上的民间借款合同受法律保护。因此,被告陈XX向原告吴XX借款后,理应按约定及时归还借款。陈XX未按其承诺归还所欠原告借款,是引起本案纠纷的原因,陈XX应承担本案的全部民事责任。被告王克祥和被告XX公司未按借款协议承担担保义务,对于王克祥、XX公司提出被告陈XX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其不应再承担责任的辩称,根据担保法有关规定,如债权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或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手段,使保证人违背真实意思提供保证的,则保证人应免除保证责任。现王克祥和XX公司未能提供相关证据佐证原告吴XX与陈XX之间具有恶意串通的事实,亦未能提供相关证据吴XX知道或应当知道陈XX采取欺诈手段骗取王克祥和XX公司提供担保。主合同(借款合同)有效,从合同(担保合同)本身无瑕疵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中的担保合同也属有效。从维护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法理上分析,将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交叉的民间借贷合同认定为无效会造成实质意义上的不公,造成担保人以无效为由抗辩其担保责任,即把自己的担保错误作为自己不承担责任的抗辩理由,这更不利于保护不知情的债权人,维护诚信、公平也无从体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罪犯)进行民间借贷时,往往由第三者提供担保,且多为连带保证担保。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人,这是降低贷款风险的一种办法。保证人同意提供担保,应当推定为充分了解行为的后果。若因债务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认定借贷合同无效,根据《担保法》,主合同无效前提下的担保合同也应当无效,保证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债权人旨在降低贷款风险的努力没有产生任何效果,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关于第二个焦点问题。原告吴XX根据借款协议给被告陈XX200万元后,其对陈XX的债权即告成立。至于陈XX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与本案合同纠纷属于两个法律关系,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检察院起诉以及法院判决构成刑事犯罪,并不影响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审理本案当事人间的民事合同纠纷。对合同效力进行判断和认定属于民商事审判的范围,判断和认定的标准也应当是民事法律规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合同的效力问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问题。判定一个合同的效力问题,应从民事法律的角度去考虑,从有效合同的三个要件来考察,即:1.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是否真实;3.是否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且本案涉嫌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涉嫌犯罪的当事人单个的借贷行为不构成犯罪,只有达到一定量后才发生质变,构成犯罪,即犯罪行为与合同行为不重合,故其民事行为应该有效。鉴于此,法院受理、审理可以“刑民并行”。“先刑后民原则”并非法定原则,任何一部法律并未对这一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实行“先刑后民”有一个条件:只有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即“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才“先刑后民”。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应“刑民并行”审理。先刑后民并非审理民刑交叉案件的基本原则,而只是审理民刑交叉案件的一种处理方式。据此,对于被告王克祥和被告XX公司提出本案在未确定本案借款的性质时应该中止审理的诉讼主张,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本案原,被告之间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明确,被告对该借款应当予以归还,王克祥和XX公司自愿为陈XX借款提供担保,应承担本案连带清偿责任。【律师提示】民间借贷涉嫌或构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合同一方当事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并不当然影响民间借贷合同以及相对应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如果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并不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则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无须中止审理。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只要订立合同时各方意思表示真实,又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效力上宜采取从宽认定,确认合同有效。
文章来源:扬州债务纠纷律师
律师:刘飞[扬州]
江苏润扬律师事务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www.yzzwjfls.com/art/view.asp?id=850213440949 [复制链接]